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徐平研究員和複旦大學趙超教授做客“後湖學術論壇”

時間:2024年12月20日 16:33 點擊: 字體大小:


 

 2024129日上午,第58-59後湖學術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創新樓二樓報告廳舉行。來自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徐平研究員和複旦大學趙超教授,應邀分别作“蛋白質泛素化研究新技術發展及其應用”“基于菌群代謝破解慢性複雜疾病的機制與對策”的專題學術報告。兩場報告均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黃松強副教授主持,學院的衆多師生積極參加了本次論壇。

                               



  徐平研究員分别闡述了泛素化修飾位點和泛素結構解析技術、特定泛素鍊修飾底物篩選和功能研究以及深度覆蓋泛素化修飾技術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進展他們團隊建立了蛋白質泛素化宏觀和微觀不均一性研究技術體系,測定了首份細胞内泛素鍊的定量組成,發現K11泛素鍊介導内質網降解和K11泛素鍊開關蛋氨酸合成等2條新信号通路;成功研制系列蛋白質組學專用試劑産品;突破中等複雜程度蛋白質組全覆蓋檢測技術;建立國際最大單器官蛋白質組-睾丸蛋白質組數據集;基于深度覆蓋技術的疾病診斷标志物鑒定。系統地描繪了蛋白質泛素化蛋白質組學的研究版圖。

趙超教授講述了微生物群如何維系人體的健康,調控健康的穩态與異常(失衡)?其中的關鍵模式是如何運行的?通過篩選年輕與衰老人群腸道差異化菌群,鑒定出菌群代謝物苯乙酰谷氨酰胺通過作用于髒器的腎上腺素受體,影響髒器的線粒體代謝及衰老進程,體現了腸道菌群在介導不同髒器生理性衰老中的獨特作用。 其次,發現微生物代謝産物氧化三甲胺(TMAO)可以激活抗腫瘤免疫,提高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療效。這意味着微生物代謝産物TMAO有望成為三陰性乳腺癌臨床免疫治療的新策略,助推免疫治療。兩項關于菌群代謝的研究,助力衰老與腫瘤疾病的腸道代謝物篩選及疾病診斷。

 

     徐平研究員和趙超教授的報告内容豐富多彩,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内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場氣氛熱烈,在互動交流環節,師生們踴躍發言,與兩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兩位老師均耐心解答,并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讨,這也為後期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