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上午,第56-57期“後湖學術論壇”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創新樓二樓報告廳舉行。來自複旦大學曹娥江創新中心的周兆才院長和上海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李振斐研究員,應邀分别作“胃癌的分子細胞機制與靶向幹預策略”和“基于臨床特征的前列腺癌精準治療”的專題學術報告。兩場報告均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定校教授主持,學院的衆多師生積極參加了本次論壇。
周兆才教授闡述了其課題組近些年在腫瘤分子細胞機制與靶向免疫治療方面的研究成果與進展。他們團隊發現AARS1在發揮其經典的丙氨酰tRNA合成酶功能之外,還可以兼職作為一種乳酸轉移酶,直接利用乳酸作為乳酰基供體,催化Hippo信号通路關鍵組分YAP和TEAD發生乳酸化修飾,激活下遊基因轉錄表達,促進胃癌細胞惡性增殖。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周教授還介紹了通過靶向p97-Npl4相互作用界面(而非p97的ATPase酶活性,這樣會減少毒副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腫瘤微環境裡的Treg,從而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為腫瘤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靶點。
李振斐研究員講述了其博士後階段及其課題組近些年在解析前列腺癌種族異質性的表征和代謝調控機制,開發了适用于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診治新方案。李老師首先介紹了前列腺癌在西方人群中編碼3βHSD1的基因HSD3B1的基因型與疾病進展相關,然而在東亞人中占比很低,這也體現了前列腺癌的種族差異性。之後,他詳細闡述了晚期前列腺癌藥物耐受過程中代謝酶3βHSD1介導的多種抵抗機制,明确了3βHSD1是極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前列腺癌新治療靶點。最後通過大規模的藥物篩選,發現小分子化合物biochanin-A是3βHSD1的強效抑制劑,能夠用于晚期抗雄治療抵抗前列腺癌的治療。
周兆才教授和李振斐研究員的報告内容豐富多彩,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内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次學術會議氛圍濃厚,與會師生紛紛就報告内容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問題,兩位教授均耐心解答,并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讨,為後期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