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2003网站太阳集团後湖學術論壇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秦駿作了以“SETting Up for Lineage Plasticity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為題的學術報告。講座由學院張定校教授主持。
在報告中,秦駿教授介紹了前列腺癌轉移及治療耐受的調控機制,早期的前列腺癌大多為惰性腫瘤主要采取内分泌治療策略,部分腫瘤會對内分泌治療産生耐受性,從而轉移成為轉移性前列腺癌,進一步轉分化成更具侵襲性的神經内分泌型前列腺癌。為了闡明關于惰性腫瘤“惡性”轉化的調控機制,秦駿教授介紹了前列腺癌不同時期中基因組與染色體變異的特征,其中包括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化酶與前列腺癌轉移有關。接着他提出組蛋白甲基轉移酶SETD2可以響應細胞外能量變化,通過非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影響EZH2表達,調節腫瘤細胞内組蛋白修飾狀态,進而影響了前列腺癌的轉移。随後,秦駿教授介紹了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特點及常用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指出抗雄激素誘導的基質細胞譜系轉變可促進去勢抵抗。
在提問交流環節,秦駿教授就師生提出的問題作了細緻的解釋和學術前沿擴展的讨論。
秦駿教授就前列腺癌轉移及去勢抵抗方面的機制進行了詳細講解,基于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報告内容由淺入深,對于在座老師和同學們的科研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秦駿研究員做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