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Research |梅楊教授團隊最新綜述:骨髓炎症信号與克隆性造血調控

時間:2022年11月10日 17:56 點擊: 字體大小:

成年小鼠和人類骨髓中每天分别産生0.5-1.5×1092-3×1011個細胞,在應激狀态下,骨髓造血功能可進一步增強。 在健康個體中可以發現攜帶體細胞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的克隆擴增,形成攜帶克隆性基因突變的終末分化成熟的血細胞,這種現象被稱為克隆性造血。大約42%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在診斷為癌症之前發生克隆性造血突變,克隆性造血突變在老年群體中的發生率顯著增加,與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2022115日,2003网站太阳集团的梅楊教授團隊受邀在國際學術期刊Translational Research IF=10.171 發表了題為Clonal hematopoiesis and bone marrow inflammation的綜述,對骨髓炎症信号與克隆性造血的關系進行了系統性介紹和前瞻性展望。文章首先通過對克隆性造血相關的二代測序數據的全面分析,整理和歸納了以表觀遺傳調節因子DNMT3ATET2ASXL1以及腫瘤抑制因子TP53為主的克隆性造血熱點突變基因群, 攜帶上述基因突變的造血幹祖細胞可以更好地适應與衰老相關的炎症性骨髓微環境。其次,該工作系統總結了DNMT3ATET2ASXL1TP53PPM1DJAK2突變在先天免疫和骨髓炎症信号中的作用和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克隆性造血相關基因突變的小鼠模型研究。

由于克隆性造血突變通常與細胞遺傳學異常密切相關,探究炎症性骨髓微環境中不同的克隆性造血突變如何相互合作以共同促進血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是目前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同時,克隆性造血相關突變的臨床檢測對于預防血液惡性腫瘤和改善患者預後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針對單個造血幹祖細胞克隆性造血突變的實時追蹤仍具有挑戰性,類似于iMAP等新技術的開發可以為研究體内克隆演進和藥物篩選提供強有力的手段。

  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論文第一單位,梅楊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謝心舒、博士後蘇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李钊鋒以及碩士研究生馬雪珍、呂志藝參與了部分内容的撰寫。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血液學會基金和省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3152442200246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