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封面:2003网站太阳集团梅楊教授團隊在血液腫瘤研究領域新突破

時間:2022年09月16日 18:48 點擊: 字體大小: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組起源于造血幹細胞的異質性克隆性血液腫瘤, 以骨髓無效造血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轉化的高風險為特征。MDS的發病機制十分複雜,是一類與衰老相關的老年性疾病,MDS AML 轉化的機制尚不清楚,人們對衰老微環境如何影響MDS的惡性轉化也知之甚少。

近期,我院梅楊教授研究團隊與美國西北大學Feinberg 醫學院Peng Ji教授團隊合作,共同揭示了靶向白細胞介素-6(IL-6)信号在治療MDS轉白血病中的臨床意義,相關研究成果以“Bone marrow–confined IL-6 signaling mediates the progression of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為題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并入選當期雜志“封面故事”。

該研究構建了mDia1/miR-146 a雙敲除(DKO)MDS疾病小鼠模型,衰老小鼠出現血細胞減少症,伴有炎症因子的過度分泌。DKO小鼠在12-14月齡時發生AML轉化,表現為骨髓中前體細胞逐漸積累、骨髓纖維化病變以及白血病細胞浸潤。IL-6的缺失顯著“阻止”了AML的轉化,并延長了小鼠的存活時間。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分析顯示,DKO小鼠骨髓單核/巨噬細胞增加,但随着IL-6的敲除而減少。此外,研究進一步發現,在DKO小鼠和高危MDS患者骨髓中IL-6受體IL-6R和可溶性IL-6受體(sIL-6R)的水平顯著增高,阻斷IL-6信号能夠顯著抑制DKO小鼠AML轉化以及MDS患者CD34陽性細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基于這些結果, 研究者提出IL-6信号通路的幹預可能有益于改善MDS向AML的惡性進展,為高危MDS患者的治療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以上述研究成果為基礎,目前研究團隊已啟動幹預IL-6 信号通路治療MDS的相關臨床實驗。

梅楊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2003网站太阳集团為共同第一單位。博士生謝心舒、博士生李钊鋒以及碩士研究生董麗麗參與了部分工作,學院張定校教授及其團隊成員鄒成博士對上述研究提供了幫助。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國血液學會和省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梅楊教授還受邀參加了中華醫學會第十八屆全國紅細胞疾病(貧血)學術會議,并圍繞“MDS貧血與炎症免疫”作大會報告。



論文鍊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5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