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下午3點,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沈漢明教授應邀來我校2003网站太阳集团與師生開展學術交流,并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創新樓二樓報告廳做了題為“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MQC): Novel Mechanisms of Mitophagy and Beyond”的學術報告。報告由2003网站太阳集团夏桢副書記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生物學院和隆平分院衆多老師和學生參加了這次學術報告。

沈教授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自噬以及其系統分類。在線粒體自噬過程中,細胞可通過翻譯後修飾進行正向/負向調控從而維持細胞穩态。沈教授及我院王立明教授前期研究發現了PTEN-L可作為磷酸酶抑制線粒體自噬的機制。随後,沈教授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自噬機理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講述了利用CRISPR-Cas9、下一代測序(NGS)及生物信息學等技術,鑒定獲得多個線粒體自噬的調控分子。二是介紹了關于WIPI2(Atg18)在線粒體自噬中的作用的研究。三是介紹了一種新的線粒體質量控制體系(MCQ)——分泌型線粒體自噬性(ASM)。
沈教授就自噬尤其是線粒體自噬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講解,基于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講座内容層層遞進,對于在座老師和同學們的科研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次學術報告會中,老師和同學們均參與了熱烈的互動讨論,講座氛圍非常活躍,圓滿結束。

報告人簡介:
沈漢明教授現任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講座教授和醫學生物系主任。于1985年、1988年在浙江醫科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學位,于1996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接受博士後訓練。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為細胞自噬與腫瘤細胞生物學、線粒體自噬和腫瘤代謝等。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目前擔任國際權威雜志Autophagy副主編和多本著名SCl雜志學術編輯。